一个“实”字解码新时代发展之道
导读:提到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,很多人至今对里面的“实”字印象深刻——100多字的论述里,“实”字像颗“钉子”,钉进了无数人的心里:“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”“笃实好学、尊重实际”
一个“实”字解码新时代发展之道
提到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,很多人至今对里面的“实”字印象深刻——100多字的论述里,“实”字像颗“钉子”,钉进了无数人的心里:“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”“笃实好学、尊重实际”“求真务实、注重实效”,每一句都在说一件事:新时代的发展,从来不是“喊出来”的,而是“干出来”的。
有人把这段讲话称为“新时代‘实’字诀”,不是没有道理。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脱贫攻坚来说,那些翻山越岭的驻村干部、蹲在田埂上教技术的农技员、凌晨还在核对数据的扶贫干部,哪一个不是在“实”字里泡出来的?没有“不驰于空想”的踏实,就不会有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奇迹;没有“不骛于虚声”的坚定,就不会有村村通公路、家家有医保的变化——这些写在大地上的“成绩”,都是“实干”最直白的注脚。
但“实”不是“蛮干”,更不是“傻干”。就像创业者常说的:“实是把产品做进用户心里,不是跟风做‘花架子’;”基层干部说:“实是把政策落到地头,不是挂在墙上的‘标语’;”科研人员说:“实是耐着性子做实验,不是追着热点发论文。”去年去贵州调研,遇到一位种辣椒的老乡,他说:“以前想赚快钱,种过很多品种都没成,后来跟着技术员蹲在地里测土壤、选种子,现在亩产翻了三倍——这就是‘实’的甜头。”其实不管哪个行业,“实”的内核都是一样的:尊重规律、聚焦问题、落地生根。
14亿人的中国,从来都是“实干家”的天下。从工厂里的机床声,到农田里的插秧曲,从实验室的仪器灯,到工地上的脚手架,每一处热气腾腾的场景,都是“实”的生动注脚。就像网友说的:“我们的发展没有‘剧本’,都是‘实干’写出来的;没有‘捷径’,都是‘脚印’踩出来的。”
如今再读的“10个实”,更像一句“动员令”——新征程上,不管是要实现科技突破,还是推进乡村振兴,不管是想做好一份工作,还是实现一个小目标,最靠谱的办法从来都是“实”字当头:别想“走捷径”,先把脚下的路踩实;别搞“花拳绣腿”,先把手里的事干好。毕竟,历史从来不会辜负“实干者”——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过去的辉煌,也必然会靠实干走向更美的未来。
就像春节团拜会上那番话的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”其实所谓“发展密码”,从来都不复杂——不过是把“实”字刻进心里,把“干”字落在脚下,一步一步,走向更远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