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成钢:中美经贸团队进行了坦诚交流

编辑:排名无忧网 浏览: 50

导读:今天下午刷到商务部的消息时,我刚端起咖啡——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的一席话,把最近悬着的“中美经贸互动”话题,给了个明明白白的回应。 “26日,中美经贸团队就双方关

李成钢:中美经贸团队进行了坦诚交流

今天下午刷到商务部的消息时,我刚端起咖啡——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的一席话,把最近悬着的“中美经贸互动”话题,给了个明明白白的回应。

“26日,中美经贸团队就双方关注的议题,进行了深入、坦诚的讨论和交流。”这句话里的“坦诚”二字,像颗小石子扔进了关注者的心里。要知道,这半年来中美经贸领域虽有互动,但具体进展总像蒙着层纱——从企业关心的关税问题,到消费者在意的进口商品价格,每一个问号都挂在大家的朋友圈里。

更让人在意的是后面的话:“我们建设性地探讨了妥善处理双方关注的方案,已经形成初步共识。”这句话一出来,我朋友圈里做跨境电商的小夏立刻评论:“上周还在愁美国客户的订单能不能续,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。”但底下也有朋友留了句“冷静点”:“初步共识是开始,落地才是真章——以前又不是没遇到过‘谈了又黄’的情况。”

其实这两种反应,恰恰戳中了大家对中美经贸关系最真实的期待:既盼着“有进展”,又怕“空欢喜”。毕竟对普通人来说,经贸不是纸上的数字——是楼下外贸工厂的机器声,是超市里进口牛奶的价格签,是留学女儿说“美国那边的快递终于快了”的微信消息。

李成钢的话里,我最在意的是“坦诚”这个词。以前听会谈消息,常听到“交换意见”,但“坦诚”不一样——它意味着双方没绕弯子,把各自的顾虑摊开了说。就像我以前做记者时跟过的经贸谈判,最怕的就是“话里有话”,而“坦诚”,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

有个做了二十年中美贸易的老商人跟我说:“我不怕谈分歧,就怕不谈——哪怕谈崩了,也知道哪里卡着;最怕的是‘表面和气,背后较劲’,那才是真的让人慌。”这次的“坦诚交流”,恰恰给了这种“慌”一个缓冲:至少双方愿意坐下来,把“卡脖子”的问题摆到台面上。

至于“初步共识”,其实不用急着下结论。就像春天的种子刚发芽——你不能立刻指望它结出果子,但至少,它给了人等下去的底气。对企业来说,这是“可以规划明年订单”的信号;对消费者来说,这是“进口商品不会突然涨价”的安心;对我们这些写新闻的人来说,这是“终于有个实在话题可讲”的踏实。

说到底,中美经贸关系从来不是“谁赢谁输”的游戏,而是“一起把蛋糕做大”的合作。今天的消息,不是终点,是起点——就像李成钢说的“深入交流”,接下来的每一步,都需要双方慢慢走,但至少,我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那一步。

合上电脑时,我看见楼下的快递车正在装货,司机师傅笑着说“今天美国的件多了三箱”——你看,经贸的温度,从来都在这些具体的生活里。

#李成钢:中美经贸团队进行了坦诚交流(精选1)

相关推荐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