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”
导读:最近工信部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,陕西有两个“老厂子”榜上有名——一个是西安北关外的长安大华纺织厂,另一个是宝鸡秦岭深处的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。这俩“老家伙”像两
“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”
最近工信部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,陕西有两个“老厂子”榜上有名——一个是西安北关外的长安大华纺织厂,另一个是宝鸡秦岭深处的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。这俩“老家伙”像两把“钥匙”,能打开西北工业最鲜活的记忆,也在给西安提个醒:你是西北的,别光盯着网红打卡点,这些从战火里拼出来、从山沟里熬出来的老厂,才是你最该攥紧的“精神家底”。
先说说长安大华纺织厂。1935年,石家庄大兴纺织要在西安建分厂,杨虎城、邵力子拍板支持:“西北得有自己的纺织厂,不能让前线战士穿不上布。”第二年厂子开了工,叫“大兴二厂”,后来改名叫“大华”。没想到刚投产一年,抗战爆发,这厂子成了日军的“眼中钉”——每月产3万匹棉布支援前线,是妥妥的“纺织粮仓”啊。日军飞机炸了三次,厂房炸得稀巴烂,工人就扒着废墟捡零件修机器;实在不行,就把部分设备迁到四川广元,生产从没断过。更燃的是,1938年西安市工委派了人来,在厂里秘密建党组织,工人一边纺线一边搞抗日救亡,、护厂,把厂子变成了“红色堡垒”。现在老厂房的砖墙上还留着弹孔,那不是伤痕,是“我们没输”的勋章。
再聊聊宝鸡黄牛埔的航天七一〇七厂旧址。当年三线建设,这里是“第一惯性器件厂”,一群年轻人抱着“不在山沟吃闲饭”的劲儿钻进秦岭。没有公路?肩扛机器往上爬;没有房子?挖窑洞住;没有自来水?接山泉水喝。他们在山沟里建了生产区、生活区,甚至挖了战略防空洞,就为了造出“能让火箭上天空”的惯性器件。2022年这里改成航天精神教育基地,展柜里的旧卡尺、老照片,还有当年的手电筒,都在说:“当年没条件,可我们做成了。”
有人说西安是“网红城市”,可这些“老厂子”才是西安的“筋骨”。长安大华的老工人说起当年纺线,手还在不自觉模仿接线头的动作:“那时熬通宵纺线,手指被纱线勒得全是印子,可想到前线战士能穿上我们织的布,就不觉得疼。”黄牛埔的退休工程师摸着当年的工具,语气里全是骄傲:“我们做的零件,精度能达毫厘,现在看还是顶尖的——这是我们山沟里拼出来的底气。”
这些话没有网红口号的花哨,却比任何滤镜都真实——这就是西北的味道:认准了就干,再难也不退缩;守住了就拼,再苦也不放弃。西安不是东北的重工业基地,不是南方的轻工业集群,你是西北的“坚守者”——是战火里没倒的纺织厂,是山沟里钻出的航天厂,是“就算被炸三次也能爬起来”的韧性,是“就算在山沟里也能造尖端设备”的拼劲。
这次入选的两个“老厂子”,不是“文物”,是“精神坐标”。它们在说:西安,你的根在这里——不是复制别人的模式,是传承自己的“西北式坚守”;你的魂在这里——不是网红滤镜里的“大唐不夜城”,是真实的、带着汗水和硝烟的“西北故事”。
西安,请记住你是西北的。这些工业遗产藏着你最硬核的记忆,也藏着你最该传承的精神——别让网红滤镜遮住了它们的光,因为它们才是你最珍贵的“精神财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