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授每年强制自己定投100克黄金

编辑:排名无忧网 浏览: 22

导读:10月21日清晨,当COMEX黄金期货冲上4374美元/盎司历史新高时,武汉某高校的余教授正在实验室改学生论文——手机里银行APP的“黄金持仓”提醒弹了三次,他扫了一眼就关掉了。“最高的一笔翻

教授每年强制自己定投100克黄金

10月21日清晨,当COMEX黄金期货冲上4374美元/盎司历史新高时,武汉某高校的余教授正在实验室改学生论文——手机里银行APP的“黄金持仓”提醒弹了三次,他扫了一眼就关掉了。“最高的一笔翻了四倍,最近买的也涨了60%,但这不是我买黄金的目的。”这位80后博导放下笔,翻开手机里的购买记录,给记者指了条“藏在黄金里的储蓄经”。

余教授的“定投史”始于2020年。那一年他刚换了复地东湖国际的大户型——以小换大的操作“抄”在了房价高峰,后来房价回调,他倒没急:“国家早说‘房住不炒’,俩孩子要住得舒服,亏点也值。”但这次换房让他开始琢磨“财产保值”:炒股要盯盘,他科研课表排得满满当当;基金?周边同事买的新能源基亏了30%;想来想去,他盯上了银行APP里的投资金条——“工资卡就在这家银行,点两下就能买,省事儿。”

从那以后,每年年终奖到账,余教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100克金条:2022年买的时候387元/克,两根50克花了38785元;2025年4月再买,单价已经涨到728元/克,总价超7万。“今年金价都涨疯了,你就没犹豫?”记者问。他笑着摆手:“国际上地缘政治紧张,美联储又要降息,这些因素我懂,但更关键的是——这是我的‘强制储蓄’。”余教授坦言,自己以前有点“大手大脚”,年终奖常用来买电子产品或旅游,“现在买成金条,相当于把钱‘锁’起来,不然早花没了。”

教授每年强制自己定投100克黄金

像余教授这样“用黄金强制储蓄”的年轻人不在少数。《2025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》显示,18-24岁群体的金饰拥有率从37%跳到62%,很多人买的是1-3克的小件:大三的梁同学串了条转运珠手链,“戴出去好看,一两克才几千块,相当于攒零花钱”;刚毕业的小赵更务实,买的是能搭衣服的黄金吊坠,“比买奢侈品划算,以后急用钱还能变现”。这些年轻人的购金逻辑很简单:“悦己”和“储蓄”得兼顾——既要戴得出去,又得有点“兜底”的用。

但专家的提醒也得听。经济学家盘和林直接泼了盆冷水:“现在黄金投机气氛太浓,普通人的对手是国外资本和央行,‘玩不赢’。”他建议,如果一定要配置,优先选黄金ETF或矿产资源股,“首饰金工费高,变现麻烦,不是好的投资渠道”。武汉钱币收藏专家杜爱国更针对年轻人提醒:“别为了‘赶时髦’冲动买——工费能占总价20%,买了再卖,保值率得打折扣;黄金不是只涨不跌,去年10月金价还跌过15%呢。”

余教授倒没把“收益”看得太重:“我算的是‘平均账’,最高的翻四倍,今年买的涨60%,整体下来比存银行强。”他说,只要金价没出现“明显拐点”,明年还会继续买——“不是追涨,是给自己的消费习惯上一课:赚钱不容易,得留点‘压箱底’的。”

教授每年强制自己定投100克黄金

金价还在涨,但像余教授这样的“理性购金者”越来越多:有人用黄金当“强制储蓄罐”,有人把金饰当“悦己资产”,但不管是哪种,核心都是“把钱花在稳当的地方”。毕竟,投资的本质,从来都是“守好自己的钱包”。

#教授每年强制自己定投100克黄金(精选1)

相关推荐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