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登记增40.5万对

编辑:排名无忧网 浏览: 8

导读:早上刷到民政部的三季度数据,我盯着屏幕愣了两秒——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515.2万对,比去年同期多了40.5万对。要知道2024年这数还比2023年掉了94万,连续9年下滑的曲线突然“拐了个弯

结婚登记增40.5万对

早上刷到民政部的三季度数据,我盯着屏幕愣了两秒——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515.2万对,比去年同期多了40.5万对。要知道2024年这数还比2023年掉了94万,连续9年下滑的曲线突然“拐了个弯”,多少有点“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”的意思。

最让年轻人有体感的变化,是“领证终于不用折腾了”。今年5月新修订的《婚姻登记条例》取消地域限制,我同事小杨和江西女友上周刚在重庆江北区民政局领了证,举着红本本拍视频时说:“以前得请假回女友老家开单身证明,来回折腾一周,现在带身份证户口本直接办,半小时搞定——这才像21世纪的办事效率。”还有杭州、成都搞“夜间颁证”,把登记处布置成小礼堂,灯光暖黄,还有摄影师免费拍纪念照,我表妹去领完证发朋友圈:“不是冷冰冰的窗口递证,是真的觉得‘结婚’是件浪漫的事。”

婚假变长也戳中了年轻人的“仪式感需求”。山西、甘肃能休30天,我老家重庆从15天延到20天,朋友阿杰结婚后带着老婆去了云南,朋友圈晒洱海的日出:“以前婚假只够办酒,现在终于能把蜜月补上——婚姻不是‘应付完流程就完事’,是真的能好好开始。”

更实在的是“真金白银”的支持。浙江宁波有的区给符合条件的新人发2000元结婚消费券,能用来订酒店、买婚纱;山西吕梁对初次登记、女方35岁以下的夫妇给1500元奖励,我邻居家儿子刚领了,说:“虽然不够买钻戒,但能凑点婚纱照的钱,觉得政府在帮着‘搭把手’。”还有育儿补贴政策,看似和结婚不直接相关,其实是给年轻人吃了颗“定心丸”——连“生娃后的压力”都有保障,结婚自然更有底气。

不是所有人都买账。我认识的98后小李就说:“政策好是好,但房价还在那摆着,我和女友加起来月入1万2,首付还没攒够,就算能领证,也不敢轻易结婚。”还有人觉得“结婚是个人选择,没必要靠政策推”,但不可否认,这些举措确实让“想结的人”更敢迈出那一步——就像我采访过的一对新人说:“我们不是因为政策才结婚,是政策让我们觉得‘结婚不是冒险,是有支撑的决定’。”

其实不用强求结婚人数回到“以前的高峰”。从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下滑,本身就是时代的变化——年轻人更看重“婚姻的价值”,而不是“必须完成的任务”。但政策的意义在于,把“婚姻”从“被现实压垮的选择”,变成“有托底的情感契约”。就像我一位做婚恋咨询的朋友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结婚,不是‘到年龄了’,是‘觉得有政策帮着扛点压力,能安心过日子’。”

说到底,婚姻从来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。年轻人要的不是“被推着结婚”,是“有底气结婚”。政策给点温度,社会给点包容,让每一对新人都是带着“我想结、我能结”的信心走进婚姻,这样的“增数”,才是有意义的。至于不管结婚人数多少,只要每一场婚礼都藏着“稳稳的幸福”,就是最好的结果。

毕竟,婚姻的本质,从来都是“两个人的安心”,而政策的温度,刚好给这份安心“加了层保障”。

结婚登记增40.5万对
#结婚登记增40.5万对(精选1)

相关推荐

更多